饱和土(saturated soil)是指土中的孔隙全部由水填充时的土,[1]是一种流固两相多孔介质,其中固相为土颗粒形成的土骨架,液相为充满于土骨架孔隙中的流体。[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试 样制备和饱和”一节中明确给出了饱和标准是[饱和度不低于95%](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土)。[3]真正的饱和土在自然界是很少的。[1] 对饱和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关于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基本理论大致有以下三种:Biot唯象理论、均匀化理论、混合物理论。[2]土的饱和度是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值,它能说明孔 隙中水的充填程度,饱和度的数值变化在0%-100%之间,当土处于干燥状态时,饱和度等于0;当土的孔隙全部被水充填时,饱和度等于100%。[4] 由于土骨架的离散性,饱和土的受力-变形和强度特征明显与连续介质不同。在不排水条件下,饱和土在数百千帕的围压下体积压缩量很小,抗剪强度也很低。而如果孔隙中的水可以排出,在相同的围压下,土骨架的体积压缩却非常大,体积应变常常超过20%,抗剪强度也显著增加,因而饱和土的变形或强度不是由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在土力学中称为总应力)决定的,在实际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上部荷载重量及地基的排水条件,以免发生强度破坏或过大变形。[1] 定义标准
天然的土体是地壳表层的岩石经历长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风化、搬运、磨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由固体颗粒、颗粒周围的水分和颗粒与颗粒之间为气体所充满的孔隙组成,所以土体为三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