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

玄参科鹿茸草属植物
鹿茸草(学名:Monochasma sheareri Maxim. ex Franch. et Savat.)是玄参科鹿茸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短而木质化,长可达15毫米,常分为支根多条,细长而作之字形弯曲,茎多数,成密丛,中央者直立,侧弯曲上升,细而柔弱,多节,短于叶,花序上部的二三节间则突然变长,叶无柄,交互对生,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茎下部的叶鳞片状,贴茎而生,花序总状而花稀疏;花单生苞腋,小苞片草盾,贴生于萼管基部;萼筒状,膜质,凸起,萼齿中成为宅的侧脉,萼齿线状披针形,花开之后,萼管迅速膨大,花冠淡紫色,瓣片二唇形,外侧反卷,外面中央有白色长毛,下唇伸张,略具缘毛,裂片狭长,披针状长圆形,子房长卵形,花柱顶端弯向前方。柱头头状,[shuò]果为宿萼所包,先端渐细,沿上缝线全长室背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多数,种皮与胚乳紧贴;胚小,居于丰富胚乳的中央。
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生于海拔100米以上低山的多沙山坡及草丛中。
鹿茸草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和凉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肺炎发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yōng]等疾病。黄酮类、生物碱类、皂[gān]类和多糖类是鹿茸草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3]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下部被少量绵毛,上部仅有短毛或几无毛,全体多少呈缘色,主根短而木质化,长10-15毫米,常分为支根多条,细长而作之字形弯曲,长达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