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疔疮
[dīng]疮(hard furuncle)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jiē]”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病因病机

  • 疔疮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毒热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现代医学认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临床表现

  • 疔疮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
  • 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称“红丝疔”(即急性淋巴管炎)。如见寒战、高热、神昏[zhān]语、头痛、呕吐为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疔疮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