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中国历史朝代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由满族爱新觉罗家族创建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代从皇太极国号为清起,历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宣统十一帝,立国共276年。[1][11][12]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太宗)于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康熙即位之后社会环境趋于稳定,着力发展社会生产并与民休息,直到其孙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且经济发展,被后世称为“康雍乾盛世”。乾隆皇帝在位末年,政治日渐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不断爆发人民起义。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逐渐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宣布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至此结束。[13]
清朝疆域西至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至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到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13]为了繁衍人口,清朝采取了减免赋税、召集流民复业和垦荒等措施,截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朝人口突破了4亿。[14]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晚期受到西方列强侵略。[15]清朝前期农业与工商业发达,晚期近代工业发展曲折。[16][17][18][19]

国号由来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号,主要是由于自己效仿女真族的先祖完颜阿骨打,也正可视作女真金国的复兴,同时“金”又是女真族文化传统与政治认同的象征,足以团结与安抚被征服的女真各部,向大明宣示努尔哈赤振兴祖业、独立建国的追求。而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其来源主要有四:第一,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说“明”属火,明朝国姓“朱”代表赤色即火色,而“清”“满洲”三字都带水,水能克火寓有清灭明的吉祥之兆;第二,从方位上来说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代表青色,而且又“东”为四方之首,同时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清,青也”,代表天造东方的大清要扫除廓清南方的大明的;第三,从政治方面来说“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如“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而且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代表“大清”在“大明”之上;最后从汉字的基本释义上来看“天”与“清”之间也有关联,比如清汉代表天河、清穹代表天,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而“明”字分开虽为日、月但被“天”包含,寓意“大清”气势复在“大明”之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