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

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
蒲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与澄城县大荔县毗邻,西与富平县铜川市相依,南与临渭区相连,北与白水县接壤,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辖17个镇(办)。截至2023年4月25日,全县总人口761776人。[1][3][4]
蒲城属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南部地势平坦,北部为丘陵黄土原区。境内有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和大峪河。全县年平均径流深为21.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541.7毫米,年平均气温13.2℃。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蒲城历史悠久,它的名称始于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因当时东部的古蒲城(在今蒲石村附近)而得名蒲城县,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月改称奉先县,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复名蒲城县,以后历代不变。[1][3]
蒲城经过长期发展,基本形成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农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支柱产业。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1.03亿元,较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87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97.26亿元,增长3.6%。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1.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2%,占比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4][12]
蒲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历史上有“爱国名相”王鼎,“千古功臣”杨虎城,故蒲城有“将相故里”的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县城外桥陵景陵光陵惠陵泰陵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1][5][13]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