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龙

分布于巴西南部的肉食类恐龙
南十字龙(学名:Staurikosaurus),意为“南十字星蜥蜴”,因其化石发现于南半球,故以南十字星座命名。是恐龙总目下的一属恐龙。
南十字龙别名十字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艾雷拉龙类、艾雷拉龙科、南十字龙亚科、南十字龙属、普氏南十字龙种;南十字龙是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最早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巴西,肉食。体重20~30公斤;发现者是Colbert,1970年被Colbert命名。
南十字龙是最早的恐龙之一。它身长约2米,长颚上长着整齐的牙齿,这是用于捕捉猎物的,细长的像鸟一样的后肢可用来追逐猎物。[1]

形态特征

南十字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卡尼阶(约2.25亿年前),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南十字龙的身长约2.2-2.25米(7英尺3英寸-7英尺5英寸),但也有估计其长度为2.1米(6英尺11英寸),体重估计为12公斤(26磅)。南十字龙的化石记录极为不完整,只有大部分的脊椎骨、后肢、和大型下颌。但是,因为化石的年代是在恐龙时代的早期,而且原始,所以大部分的南十字龙特征都得以重建。南十字龙的牙齿形态表明其食肉食性,牙齿都是锯齿状、侧向压缩和尾部弯曲。南十字龙的尾巴相对较长(有40多个椎骨),在奔跑时保持笔直并离开地面,尾部后部由尾椎的特征使其变得僵硬,这种适应性有助于动物的跳跃和奔跑。有助于在快速移动时保持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