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子坑

北京朝阳区的地貌
苇子坑得名于他的地貌。根据北京地质部门对苇子坑进行了反复探讨和研究,它原来是一个湿地。早年间,在北京周边,曾有多处叫“苇子坑”的地方,皆因水塘较多,里面生长着许多芦苇得名,并以德胜门外的苇子坑而知名。该处在中国名著《红楼梦》中也有一定描述。北京现在存在的叫苇子坑的地方有三处,一处位于丰台区南四环,称为丰台苇子坑。而另外两处都位于朝阳区,为了将这两个地名分开,不至于混淆,北京市政府将此两地分别命名为东四环苇子坑和北四环苇子坑。在三处苇子坑中,其中以北四环苇子坑更为知名。

地理位置

南四环苇子坑:位于丰台区东铁营街道,西接宋家庄,南接双庙,东接城外诚,北接横七条

历史回顾

苇子坑的平房区始建于1973年。当时,由于北京朝阳区大屯乡苇子坑与罗家坟两个自然村被原大屯公社北顶大队第二生产队改造为农田,村民便自行出资在该地兴建了200多亩的一片新宅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1987年左右,这片平房区相继被附近的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征用,住户也由农民转为居民,并被安排到这三家单位工作,平房也大部分被拆迁。但信息工程学院由于资金原因,被其征用的这块占地20多亩的7排平房迟迟没有拆。这一留,就是近20年。两个公共厕所都没有房顶:在水立方对面,仅隔了一条狭窄的马路,苇子坑与四周蓬勃的发展气息相比,近20年来基本没有发生任何改变:3条土路巷子,7排低矮的平房,2个没了房顶的公共厕所。惟一的变化可能就是随着出租房屋的增多而逐渐盖起的“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