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

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
2022年9月26日,由俄罗斯波罗的海德国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先后三处发生泄漏。[3]同时,瑞典测量站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两次爆炸分别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26日0时03分和17时04分,瑞典海事局随后发出有关气体泄漏的警告。[2]2022年9月27日,丹麦能源署证实,2022年9月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之后“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4]9月27日,第四处泄漏点被发现,位于瑞典附近海域的“北溪-2”管道上。
2023年3月27日,俄罗斯呼吁对“北溪”管道爆炸展开国际调查,相关决议草案在安理会未获通过,在15个理事国当中,仅有俄罗斯、中国和巴西投出赞成票。[5]同年9月2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时呼吁尽快公布“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进展。[6]2024年2月7日,瑞典结束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的结论是瑞典缺乏管辖权”。[7]同年6月,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发生近两年后,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发布了针对该爆炸案嫌疑人的第一份逮捕令。该嫌疑人名为弗拉基米尔·Z,是一个乌克兰人,最后的行踪出现在波兰。截至8月14日,此人尚未被捕。[8]8月19日,俄外交部第三欧洲司司长奥列格·佳普金表示,俄罗斯已正式向德国提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调查的要求。[9]2025年3月5日,欧洲航天局在官网发布公报称,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泄漏的甲烷在44.5万至48.5万吨之间,而此前估计的泄漏量为7.5万至23万吨。[10]

管道信息

“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是两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到德国的平行天然气管道。在没有“北溪-1”和“北溪-2”之前,德国等西欧国家从俄国进口天然气要通过欧洲陆地其它国家,包括东欧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11]
“北溪-1”天然气管道于2011年5月建成,并于11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1”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在过去十多年中,北溪1号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向德国和西欧国家每年提供约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21年输气量高达592亿立方米,成为国际能源格局中重要的一环,也影响着俄国与德国等西欧国家关系以及国际能源领域动态。荷兰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共和国等中西南欧国家都从“北溪-1”获得部分俄国天然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