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艾

菊科蒿属植物
滨艾(学名:Artemisia fukudo Makino),属于菊科春黄菊族蒿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的浙江、台湾以及日本朝鲜等地,多生长于海边与沼海地区的河岸与泥滩附近。台湾地区在台北基隆海岸边有所发现,浙江海边也有记载,但未见到实际标本。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滨艾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有香气。主根明显,垂直,狭纺锤形;根状茎细,短,偶有营养枝。茎单生,高50—90厘米,紫红色,有纵棱,自基部开始分枝,枝长,斜向上;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初时被灰绿色蛛丝状柔毛,后脱落。叶质稍厚;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长卵形或近扇形,长11—18厘米,宽8—16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一4)枚,中部与基部裂片常再成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0.5—1.5厘米,宽1.5—2毫米,先端钝尖,叶柄长3—13厘米,花期基生叶常萎谢;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卵形,长、宽3—5厘米,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2枚,疏离,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0.8—1.2厘米,宽1.5—2毫米,先端尖,叶柄长5—12厘米;上部叶3—5全裂;苞片叶不分裂,狭线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1.5—2毫米。
头状花序倒圆锥形,直径4—5毫米,下垂,具短梗,梗长5—10毫米,基部有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具膜质边缘,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花序托凸起;雌花10—15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1—2裂齿,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两性花20一3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线形,短,先端稍叉开,叉端钝。瘦果倒卵状椭圆形,稍压扁。花果期8—10月。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