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

乾嘉时期“关东才子”
王尔烈(1727—1801),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生活在嘉庆乾隆年间,生于辽阳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辽阳县兰家镇风水沟村),葬于辽阳,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1][2][3]
王尔烈16岁时,其诗文、书法小有名气,39岁中举人,45岁时考中贡士,经过殿试后,中二甲一名进士,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因此得名王翰林。步入仕途后,他在乾隆、嘉庆年间先后担任陕西道监察御使、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等官职,最高官居四品。[1][4]为官期间,他参与了编辑《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书籍的工作。他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在诗、文、书法方面皆造诣深厚,[5]著有《魁阁凌霄》和《爱吟草》等诗文,[2][3]书法作品有《学道篇》[6]《明王安道游华山记》以及《游千山诗录》。[3]《辽阳县志向》称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被誉为“辽阳第一书法家”。[3]

人物生平

少时聪颖

大清王朝雍正五年(1727年),古城辽阳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刚过正月十五的第八天,时任直隶深州学正王缙家中就传出了喜添贵子的佳讯。王尔烈父亲王缙学识渊博,王尔烈幼年在其父熏陶下开始了启蒙教育。深受其父(王缙,深州学正)影响,自幼受严格家教,性行纯静,从小就喜爱读书和研习书法,读书勤奋。王家家风朴厚,家教严正,王缙虽常年不在家,但为其子积存下两室图书。所以王尔烈精深于文字,更酷好诗词。王尔烈少年时拜海城拔贡刘广涛为师,因其聪颖勤奋,为刘所赏识,学识日渐渊博。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尔烈在辽阳城参加童试,考中辽阳州拔贡生(即秀才)。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奉天省城参加乡试,中奉天乡试第181名举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