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相
出自《金刚经》的佛教术语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着(zhuó)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相”指某一事物在我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或称概念。它可分为有形的(可见的)和无形的(也就是意识)。出自《
金刚经
》,用作名词。
来源典故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曰:“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