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瘤蚜

分布在欧洲等区域的害虫
葡萄根瘤蚜拉丁文名: Viteus vitifoliae 英文名: grape phylloxera 同翅目(Homoptera)的一种黄绿色小昆虫,学名为Phylloxera vitifoliae。严重危害欧洲和美国西部的葡萄,吮吸葡萄的汁液,在叶上形成虫[yǐng],在根上形成小瘤,最终植株腐烂。根瘤蚜的一生分为无翅阶段和有翅阶段,前者行孤雌生殖;後者产雌、雄蚜,交配后雌蚜产卵,以卵越冬。葡萄根瘤蚜於19世纪中期从美国东部传到欧洲,在25年内几乎摧毁了法、意、德的葡萄和酿酒业。后来人们发现,可以将欧洲的欧亚葡萄品种嫁接在美国的美洲品种抗蚜品种上才免遭毁灭。防治上,可用杂交法和熏蒸剂。目前主要防治还是嫁接,但在我国,根瘤蚜尚未大规模爆发,于是国内大部分葡萄其实是没有嫁接的,这也为将来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当前,国内外很多课题组都致力于抗根瘤蚜葡萄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各有成果,但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基本介绍

主要异名有phylloxera vas-tarix。原产美国,现已传到世界各地。中国仅见于山东辽宁陕西 的局部地区。是葡萄的大害虫,为国际检疫害虫之一。被害须根和侧根肿胀,成为根瘤或胀瘤,不久即变色腐烂,使植株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无翅孤雌蚜体长 1.1毫米。活体鲜黄至污黄色。体表有鳞纹,背面每节有一横行深色瘤状突起(见图)。触角3节,甚短。喙粗长达后足基节,末节为后跗节Ⅱ的2.2倍。足粗短,胫节短于股节,不善活动。无腹管。有翅孤雌蚜触角3节,第3节有两个纵长环状感觉圈。前翅翅痣大,只有3斜脉,后翅缺斜脉。静止时翅平置于背面。雌、雄性蚜无翅,喙退化,跗节1节。
葡萄根瘤蚜
寄主为葡萄。在美洲,被害葡萄的叶上常形成虫瘿。以若虫在根部越冬。每年可孤雌卵生5~8代。仲夏和秋季发生有翅蚜,迁移到茎叶上产大型雌卵和小型雄卵,孵化后发育成熟,雌与雄交配,每雌可产1卵于茎或根上越冬,在特定葡萄品种上,越冬后可孵化成活。此蚜适于生存在砂土地上,可随苗木、接穗和插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