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耳跳鼠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动物界(Animalia)中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跳鼠科(Dipodidae),[1]在中国有三种长耳跳鼠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E.n.yinuensis),阿拉善亚种‌(E.n.naso),伊吾亚种(E.n.alaschanicus)。[9][10][2]
长耳跳鼠一般体长80~95mm;尾长144~185mm;后足长41~49mm;耳长37~47mm;颅全长29~31mm;体重24~38g。与其他跳鼠相比,吻尖,眼小,耳极大,占体长的40~50%,,是耳朵比例最大的的动物。长耳跳鼠繁殖期在夏季,每年繁殖两次,每次产2~6只小鼠,妊娠期为25~35天,雌性有8个乳房[4]
长耳跳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的条形地带,涵盖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其模式产地在新疆南部莎车。[2][11]长耳跳鼠主要生活在沙漠下的洞穴里,白天休息,夜晚外出活动觅食。[7]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取食小体形的蜥蜴和植物叶。[2]
长耳跳鼠是螺杆菌致病病原的携带者,可能会向人群传播其他疾病。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对植物没有明显的危害。由于长耳跳鼠主要生活在荒漠地带,种群数量不大,尚无必要防治。同时大量捕食昆虫的特性使得它们可能影响其活动区域内的昆虫种群动态,因此在原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2]但由于居住环境遭到破坏,长耳跳鼠已列为全球100种濒危灭绝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为濒危(EN)[8]。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