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

列宁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
帝国主义(lmperialism),[1]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2]名称最初源于拉丁语imperium,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或统治。[6]帝国主义有多种定义,第一个定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第二个定义则更详细地列举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包括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等,[7][8]第三个定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9][8]此外,帝国主义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学说、政治战略、实践、国家政策或主张,其目的在于通过获取领土或向外扩大对其他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控制来扩大权力。[10]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也迅速扩大,国内和原有殖民地商品原料市场日益显得狭小不堪,难以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1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法、德、日、美等国家不断通过暴力手段对外进行殖民活动,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向私人垄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帝国主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2][13]列宁(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称其为帝国主义。[14]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这让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新帝国主义阶段。[14]帝国主义的产生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生产集中产生垄断、银行和金融资本充分发展、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等条件,资本主义才成为帝国主义。[7]有着垄断性、寄生性、矛盾性的特点。[15][16][17][18]学界对于帝国主义成因和价值一直有着争论,代表学者包括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希法亭德文:Rudolf Hilferding)、卢森堡(德文:Rosa Luxemburg)、考茨基(德文:Karl Johann Kautsky)。[19][20][21][22]
帝国主义的发展会导致对殖民地的争夺,引发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阻碍技术进步,形成技术霸权;同时会加大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但在客观上它也推动了社会变革,让生产力不断提高。[23][24][25][26]

基本信息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