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圣经》新约中的书卷之一
《马可福音》(古希腊语:τὸ κατὰ Μᾶρκον εὐαγγέλιον),天主教称《马尔谷福音》,是《新约圣经》中记录耶稣传道活动的四福音书之一。它是一本面向外邦人的福音书,在新约全书中它是第2本书,为对观福音书之一。《马可福音》主题是神的福音─证明耶稣基督是奴仆救主。它记录了从受施洗者约翰的洗以来,耶稣的传道故事,一直到耶稣被处死以及耶稣空墓被人发现为结尾。马可福音中,并没有耶稣的族谱纪录,也没有耶稣出生的场景纪录。此外,在马可福音原始的断结尾中,也没有复活后耶稣显像的纪录。马可福音将耶稣描绘成一个行动派的英雄人物,一个驱魔者,医治者,以及一个神迹实行者。根据马可福音,耶稣是神之子,但是他对这身份一直保密,这是学者对马可福音所谓的“弥赛亚的秘密”,将神国讯息隐藏在寓言故事的教导内,故事中的门徒们不断的无法理解。他也符合先知预言中弥赛亚是一个受磨难的仆人。在原始马可福音结尾,耶稣的坟墓被人发现是空的,耶稣请人捎讯息说他会在加利利与门徒碰面,接着妇女因为惊吓而逃跑,什么都不敢说,经文停止于第16章第8节。于广泛流传于现代圣经中的马可福音长结尾中,则增加了向天下传福音的大使命,经文停止于第16章第20节。

书籍背景

一般圣经学者公认,三本“对观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马可福音成书最早,而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参照马可福音改写,并加添其它数据而成的,故其完成年代应比马太和路加福音更早,大约是在往后五十年到六十年间。马可写本书的地点虽然传说不一,有的说在罗马,有的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据一般可靠的推理,本书应是写给罗马人,故极可能是在罗马写的。彼得前书第五章十三节的‘巴比伦’即指罗马的暗语。马可福音被写作的年代,约在公元66至70年左右。它出现在圣经的第二本福音书的位置,原因是因为根据宗教传统,马可福音被视为是马太福音的简要归纳版;然而,这种看法被现代的圣经研究学者否定,因为多数学者认为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书中,最早被写下的一本福音书(马可居先说)。

内容简介

马可福音并非只是收录了耶稣的言行,而没有特定的目标或关连。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大纲,释经书可以指出不同的部分如何互相配合。在第一部分,耶稣在广泛层面作工,当中行了很多神迹。在第二部分,耶稣收窄事奉的对象,局限于跟从自己的人,并专心教导他们。最后的部分(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则讲及耶稣在耶路撒冷最后一星期所发生的事,包括受审、受死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