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丽(Sari或Saree),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是一种用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衣服。[2][1]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提到了当时存在着一种绣有珍珠滚边的纱丽,因此,学者们普遍推测,早在五千多年前,印度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纱丽的服饰,多为已婚女性穿戴,将其默认为成人仪式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未婚姑娘在节庆活动、拜庙祭祖时也会穿着纱丽,已无特别严格的区分。[a][3][4] 纱丽一般长约4至9米,宽约2米,纱丽布料包括传统的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包缠式和悬垂式是平面剪裁的基本手法,悬垂式又分为前开式和贯头式。穿戴一套完整的纱丽还包括胸衣和衬裙,共三件套,胸衣也称“杰穆帕尔”(Jim Poole),为短小的贴身短衣,可以是无袖,也可以是短袖,领口设计风格不一,视喜好而定;衬裙“贝蒂戈尔”(Beidigeer)则是普通薄棉布,长及地面,不露出脚趾。[1] 纱丽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被称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凝聚了印度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印度教典型的女性传统服装。[1][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