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
濒危物种(英语:Endangered,EN[1])是由于物种自身原因或者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影响,其野生种群有灭绝危险的物种。[2]该物种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1]
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4]1997年至1998年,中国发布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全书共有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四卷。[5]2019年7月,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新增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进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6]2005年1月,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7]2021年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8]2023年5月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9]
截至2024年末,世界上的濒危物种有18688种,[10]其中包括哺乳类有旋角羚属、低地水牛条纹袋狸等,鸟类有鹦嘴管舌雀、大秃鹳、考岛管舌雀等,爬行类扬子鳄、维尔京群岛巨蜥、黄色虹蚺等,两栖类动物加州虎纹钝口螈、网纹钝口螈、睫眉蟾蜍等,鱼类有阿根廷天使鲨、扁鲨、疣突扁鲨等,[3]裸子植物有智利柏葫芦苏铁海南苏铁等,被子植物杏黄兜兰小叶兜兰长瓣兜兰[11]
濒危动物面临的问题有物种引进和输出失控、全球持续变暖等,[12][13][14]相应保护措施有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9]相关组织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16]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