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英语:Endangered,EN[1])是由于物种自身原因或者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影响,其野生种群有灭绝危险的物种。[2]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 个生态系统的崩解。[4]该物种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1] 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5]1997年至1998年,中国发布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全书共有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鱼类、鸟类四卷。[6]2019年7月,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新增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进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7]2005年1月,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在过去的5个世纪内,约有900种动植物从地球消失,而濒临消亡的物种超过10000种。[8]2021年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9]2023年5月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10]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