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清

红军老战士
张海清,1918年5月出生于湖南大庸,1934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1月转业,曾担任青海省机要通讯局副局长等职,1979年5月离休。[1]

讲述长征

红军长征打到大庸,驻扎在西溪坪杨家溪。16岁的张海清和同乡的四五个年轻人来到杨家溪,要求当红军。红军连长问他们为什么要当红军。张海清回答:“我们是穷人,受财主的压迫,种的庄稼交租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欠账。”连长告诉他们:“当红军就是为了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张海清参加了红军,被编在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二营四连当战士。他所在的班共有12人,只有5支“汉阳枪”,其余就是大刀、梭镖。1935年1月,上级命令十一团至大庸一带,在鸡公垭与湖南军阀何键的军队交战。战斗中,红军牺牲较大,上级指派张海清代理班长,继续进行战斗。后来又牺牲了不少战士,张海清也负了轻伤。天黑后,部队接到撤出阵地的命令。张海清他们撤下来后刚吃了一点干粮,上级又命令马上出发,去消灭另一股敌人。夜色漆黑,又下着雨,红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提前赶到了指定地点。战斗打响了,贺龙、任弼时在一个山包上亲自指挥,将敌人一个旅全部歼灭。十一团还未来得及打扫战场,上级又命令他们赶快做饭吃,饭后即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战斗。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举行长征誓师大会。长征前,红军战士每人准备了几双草鞋,带足了粮食。张海清跟随贺龙亲率的红二军团离开桑植,途经大庸开始长征。张海清所在部队到达杨林铺,先头部队搭起浮桥渡河,歼敌一个正规团和一个民团。敌军飞机对渡河的红军进行低空扫射、轰炸,将浮桥炸断。张海清等红军战士冒着敌机扫射,趟过寒冷刺骨的河水,冲破了敌人的封锁。指战员们即使是到了家门口,也没有进家门,以避免敌人知情后杀害家中亲人。部队随后路过沅陵,直插泸溪辰溪溆浦,然后从花垣保靖进入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