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头哈那鲨

六鳃鲨科哈那鲨属下的动物
扁头哈那鲨(学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是六鳃鲨科哈那鲨属的动物。雄性体长150至180厘米,雌性体长192至208厘米。身体为长梭形,头部宽扁,吻宽圆,眼长圆形,无瞬膜。上下颌牙侧扁;上颌无正中牙,每侧有6个牙,细长外斜;下颌有1个正中牙,每侧也有6个牙,宽扁呈梳状。头侧有鳃孔7个,后2个较小。背鳍1个,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尾鳍长,上尾叶窄,下尾叶宽。体为灰褐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和臀鳍浅褐色。
活动跟潮汐周期有关,游泳迟缓,性情凶猛,会成群猎食,伏击猎物,捕食鲨鱼、[yáo]海豚、海豹、硬骨鱼类和哺乳动物的腐肉。分布范围广,全球大部分温带沿海海域都有出现,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一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数据缺乏(DD)

简介

六鳃鲨目哈那鲨属的一种。成鱼体长2~3米。鳃孔7个,头宽扁,吻广圆。眼侧位。喷水孔细小。口宽大,弧形。上颌无正中牙,每侧6牙,细长外斜,外缘具1~3小齿头;下颌具1正中牙,每侧6牙,宽扁梳状,具5~6齿头,第三齿头最大,其余较小。背鳍1个,后位;尾鳍长,尾椎轴低平;臀鳍小;腹鳍约与背鳍等大;胸鳍较大,后缘微凹,外角钝尖。体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点。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各海区。栖息近海底层,游泳缓慢,性凶猛,主食中、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卵胎生。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皮可制革,肉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扁头哈那鲨是六鳃鲨科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象它的大多数喜欢栖息在深水近亲,扁头哈那鲨更愿意生活在沿海的浅水中。它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食腐动物,不加区别地进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腐肉到其它的鲨鱼和海豹,并且对游泳者和潜水员有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