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元亨

著名粤剧小武演员
靓元亨(1888年一1966年),原名李雁秋,出生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蚬岗村(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蚬岗镇),著名粤剧小武演员,被观众誉为“生武松”“寸度亨”。[2][3]
李雁秋3岁丧父,8岁离家到广州河南海幢寺做杂工,得寺中和尚传授武术,认字抄经。[1]12岁时,李雁秋投考志士班采南歌剧校童子班,当时艺名“李元亨”。因他日夜勤学苦练,技艺出众,被男花旦蛇王苏收为义子,并取艺名“靓元亨”。后来蛇王苏将他介绍给当时人称“第一小武”的周瑜利为徒。他学习、传承了周瑜利“平霸腔” (行内称“玉带左”)的演唱方法,吸收了“利伯腔”的精粹,改变了当时小武用假嗓演唱的歌唱方式,扭转了人们关于“十个小武,九个不擅唱”的偏见,成为一位唱做俱佳的小武演员。[4]1912年,宏顺公司班主以靓元亨为领衔正印小武组建了祝华年新班,靓元亨以演《海盗名流》一剧名噪一时。[1][2]靓元亨的义父蛇王苏为他撰写了新剧《蝴蝶杯》,作为祝华年新班的开班新戏,《蝴蝶杯》连续满场九场,转场后依然人气爆棚。在《可怜闺里月》的“审女”一场戏中,靓元亨表演精湛,使得媒体用“靓元亨审女”作为此剧的别名做宣传。[2][4]演出传统戏《凤仪亭》时,靓元亨除按传统排场表演外,还精于创新,创造了四个功架,被称为“吕布架”,一直被沿用。他采用了“拨烂扇”这种突破传统表演的创新方式,为粤剧增添了新的表演程式,在舞台上动作的分寸、角度掌握精确适度,几乎可用尺寸量度,被行家和观众给予他“寸度亨”的美誉。[4]在《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武松戏中,靓元亨的表演富有南派武功特色,把武松演得活灵活现,被观众誉为“生武松”。[2]后来,靓元亨前往到新加坡,自组永寿年班演出于东南亚一带,1920年前后,已是驰名省、港、澳和东南亚的粤剧小武。[1]1966年靓元亨逝世于新加坡,亨年七十八岁。[3]
靓元亨的代表剧目有《海盗名流》《龟山起祸》《凤仪亭》《虎口情鸳》等,[1]在传承技艺、扶掖后辈方面,靓元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著名武生何剑秋、男花旦陈非侬、伶王之王马师曾、丑生王廖侠怀等开山立派的粤剧顶尖人物,都是他的亲传弟子,[4]薛觉先成名后仍向他学习南派武功。[1]

人物经历

苦难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