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普鲁士

勃兰登堡-普鲁士
勃兰登堡-普鲁士(德语:Brandenburg-Preußen),是17世纪至19世纪初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后发展成为普鲁士王国。统治者是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众多邦国组成,主体部分是勃兰登堡伯爵领地和普鲁士公国

人物生平

1618年,普鲁士公爵艾尔伯特·腓特烈经历长期的精神病折磨后去世。他的女婿,也是他的同宗——同出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了这个公国,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组成了君主的个人联盟(Personal Union),也称共主邦联。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名字由此而来,需要指出的是,普鲁士公国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此时的它是波兰的封国。当然,勃兰登堡不仅继承了普鲁士公国,还在四年前继承了莱茵河的克勒夫-马克。
勃兰登堡-普鲁士合并没到两年,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去世,1620年1月其子格奥尔格·威廉即位。但格奥尔格·威廉即位没到一年,便因一次严重的摔伤最终导致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行走。身体的孱弱削弱了他的统治力。适逢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普鲁士作为主战场之一,遭到严重的破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政治体制而言,勃兰登堡-普鲁士是霍亨索伦君主的个人联盟。即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克勒夫-马克共同尊奉同一个人为君主,但各邦各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系统,邦与邦之间互相视对方为外国,各邦的议会——即等级会议(the Estates)对邦国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普鲁士各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两个邦以容克地主庄园经济为主,莱茵河的克勒夫-马克以市民阶层的商品经济为主。所以前者在等级会议中占优势的是容克地主,后者在等级会议中占优势的是城市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