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1](phospho lipid bilayers)别名脂质双分子层[2],是构成脂质体、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的基本骨架。它主要由凝脂分子、蛋白质分子以及胆固醇等构成。磷脂分子大约占磷脂双分子层的50%以上。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5]
1935年,[6][7]英国的丹尼利和达夫森,提出细胞膜基本模型,在这一模型当中,磷脂构成[zhǐ]质双分子层,蛋白质流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网。[8]1961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就发现当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时会自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而囊泡的每一脂质层均以有序排列的磷脂双分子构成。[5]
磷脂双分子层是囊泡(脂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磷脂双分子层对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细胞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使生命活动能有序进行。[2]其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3][9][4]

起源发现

在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相信细胞周围存在薄的油性屏障[10], 但对这种膜的结构性质尚不清楚。1925年的两次实验奠定了对这一“屏障”研究的基础:通过测量红细胞溶液的电容,雨果·弗里克(Hugo Fricke)确定细胞周围膜的厚度约为3.3纳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