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

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
数字敦煌(外文名:Digital DunHuang)[2]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该工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现实三个部分,使敦煌瑰宝数字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人们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运用测绘遥感技术,致力将莫高窟外形、洞内雕塑等一切文化遗迹,以毫米的精度虚拟在电脑里,集文化保护、文化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1]
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1]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成使用。[1]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图像及虚拟漫游体验节目正式上网;2017年9月20日,“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正式开通。[3]截至2017年底,已有18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约占总数的1/3。[3]2022年12月8日,“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4]2023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腾讯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5]2023年11月12日,“数字藏经洞(国际版)”正式对外发布。[6]
2022年11月,“数字敦煌”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品案例。[7]2023年6月,“数字敦煌”入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领域合作案例”。[8]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已完成敦煌石窟295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186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处理;完成7处大遗址、45身彩塑的三维重建,以及212个洞窟空间结构的三维激光扫描。[a][9]

发展历程

产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