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

中国清代医学家
陈修园(1753年~1823年),原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
陈修园自幼攻读儒经,同时学医,曾师从泉州名医蔡茗庄(字宗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曾担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自选有效的方剂来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年老退休,回到长乐的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并培养了许多医学生。陈修园于道光三年(1823年)去世,享年70岁。[1]
陈修园一生致力于研究古代医学经典,著有《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代表作品。[1]

人物生平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寄寓京师。适光禄寺卿伊朝栋患中风症,手足瘫痪,汤水不入,群医束手。念祖投以大剂而愈,声名大噪。后回长乐,任吴航书院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