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樟-抖音百科
普陀樟,樟科常绿乔木,高20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淡褐色,小枝绿色,光滑。叶革质,芳香。普陀樟根系发达,具耐旱、抗风等特性。幼苗生长缓慢,5年后转快。花于5至6月开放,11月果实成熟。普陀樟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是滨海特有的观叶、观果植物。普陀樟生性强健, 耐热、耐寒、耐旱、耐瘠,抗空气污染,是庭院及滨海地区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淡褐色;小枝绿色,光滑。叶革质,芳香,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的互生,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距基部约1厘米左右,中脉与侧脉在两面隆起。聚伞花序从枝上叶腋生出,由6-20(-22)花组成伞形状;总花梗长3-6厘米,花梗长5-10毫米,均无毛;花淡黄色,萼片6,宽椭圆形,外面有短毛。浆果状核果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约13厘米,果托浅杯状,边全缘或具浅圆齿,熟时紫黑色。 生长习性
分布于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暖而夏凉,年平均温15.4-16.2℃,1月平均温3.3-5.5℃,最热月(8月)平均温26.8℃,极端最低温为-6.1-12.1℃(持续仅2、3天),春季多雾,雾期长,每年5-9月湿热多雨,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年降水量1152-1200毫米。土壤为红壤,pH值5.5-5.7。耐阴树种,幼龄期需有侧方蔽荫。本种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种,常和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珊瑚树ViburnumawabukiK.Koch、野梧桐MallotusjaponicusMuell.---g.、蚊母树DistyliumracemosumSieb.etZucc.等混生。普陀樟根系发达,具耐旱、抗风等特性。幼苗生长缓慢,五年后转快。花于5---开放,11月果实成熟,结实有间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