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干

罗文干
罗文干(1888—1941),字钧任,广东番禺人,民国外交官。[1]
罗文干1888年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一个富商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04年,16岁的罗文干被送到英国牛津大学荣誉班读书。除普通功课外,罗文干还学习德文、拉丁文、罗马法、法制史等四门课程,由此奠定了他的法学基础。1909年回国,任广东审判厅厅长。1911年应学部留学生考试,授法科进士。1912年任广东都督府司法司司长,旋升广东高等检察厅厅长。1912年后历任北京政府检察厅检察长,北京大学法律教授,大理院院长,财政总长等职。1928年应东北大学聘请到文法学院任教授。1931年被东北大学聘为大学委员会委员。同年任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长,1932年兼任外交部长。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1年,罗文干在广东省乐昌县去世。[2][1]

人物简介

罗文干(1889~1940),字钧任,广东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市)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宣统元年(1909)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经学部考试评为留学生最优,赐法政科进士。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广东都督府司法司司长。民国2年(1913)出任北京政府总检察厅厅长。
1915年,袁世凯成立推动帝制的筹安会,妄图窃国称帝。罗文干参加对筹安会的弹劾,行使检察职权,票传袁世凯不获,遂弃官南下广东策动反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