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城恒州镇西南约10公里处店头村西。1950年发现,东西长380米,文化层深度0.4-0.6米,中心有灰坑和草拌泥红烧土层,暴露器物有石器、骨器、角器以及红陶、彩陶片。陶器有钵、盆、碗、罐、壶等。据测定距今5245±100年,大体属于中原仰韶文化系统的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钓鱼台遗址为掌握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06年5月25日,钓鱼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钓鱼台遗址位于曲阳县晓林乡店头村,村西1500 米的沙河东岸有一土丘,俗称“钓鱼台”。此遗址为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遗址东西长380米,台子中间高度为8.4 米,西南由于河水冲刷形成断崖,遗址面积为7万平方米,遗址的中心发现有灰坑和草拌泥红烧土层,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4至0.6米左右,是古代一个较大的氏族村落。遗物种类丰富,陶器多是泥质红陶和灰褐陶,另有沙质粗红陶。泥质红陶多施彩绘,部分表面磨光,灰褐陶质粗,表面布有连弧状细绳纹,器形有钵、盆、碗、大口罐、小口壶等。彩绘以黑色居多,兼用棕、红色,纹饰以植物叶纹变体组织为主,有弧形三角、园点、半月形、弧线等几种,而图案的结构往往是弧形三角两两相向或相背,侧旁、中间或绘直线或无纹,以几个弧形三角或半月形组成的上下左右相称或对顶的纹样也不少,其次还有少量的方格纹、带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