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Александр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Коллонтай,1872.03.31~1952.03.09)是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女大使。[1]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主张对俄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和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作为沙俄军队将官之女,她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女工中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后去美国旅行,利用演讲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十月革命后任公共福利人民委员,提倡自由恋爱,主张简化结婚和离婚手续以及停止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1922年进入外交界,历任苏联驻挪威公使、驻墨西哥公使和驻瑞典公使。成为苏联正式担任驻外公使的第一位妇女。1943年后领大使衔。1944年主持苏联和芬兰停战谈判。《A·柯伦泰选集》于1978年出版。[2] 生平简介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是俄国革命中一位有重大争议的人物,主张对俄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和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她是俄罗斯帝国军队中一名将军之女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孟什维克派,1908-1917年侨居国外,曾在英国、丹麦、挪威及其他国家居住,她是国际社会党执行局的委员,历次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代表团,出席1907年在斯图加特、1910年在哥本哈根、1912年在巴塞尔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1914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曾为《真理报》的女工栏撰稿,1915年受列宁委托,为俄国士兵和俘虏写一本小册子《谁需要战争?》1916年旅美,发表演说,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回到俄国,参加由布尔什维克军事组织所领导的彼得堡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受布尔什维克军事组织的委托在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彼得堡士兵间进行鼓动工作,曾任布尔什维克的《女工》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17年6月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齐美瓦得左派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