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

唐朝经学家、历史学家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zhòu](zhòu),字师古,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初年经学家、训[]学家、历史学家,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1][2]
他自幼受家庭教育,喜读经史,精于训诂,善写文章,二十多岁就以知识广博闻名。[1][2]隋文帝时,颜师古曾任安养县尉。唐朝建立后,颜师古担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子。累官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年六十五,谥号“戴”。[1][2][3]
颜师古的一生精心研究语言文字,整理古籍文献,有许多著述。比如《急就章注》一卷、《匡谬正俗》8卷、《颜师古集》60卷,以及《安兴贵家传》和《王会图》等。与别人合著的还有《隋书》85卷,《令》31卷等作品。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汉书注》,广受好评,影响深远。截止到21世纪,这本书也还是人们研究《汉书》最好的凭藉。[1]

人物简介

隋时任安养县尉。唐贞观中,与魏征等撰修《隋书》。太宗以五经传写多讹误,诏师古详加校订。学者竟就所知提出质问,他博引晋、宋旧文逐条答辩,时人叹服。迁秘书少监,校勘官藏图籍。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著有《汉书注》《匡谬正俗》《安兴贵家传》《大业拾遗》《正会图》《吴兴集》《庐陵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