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抖音百科
辛亥滦[luán]州革命纪念塔是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反抗清政府统治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殉难烈士而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滦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陵园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 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今滦县)新军第二十镇协同第六镇计划举兵响应。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檄告全国。袁世凯派兵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这次起义的殉难烈士,在1937年4月建成本纪念园。1984年被北京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坊在入门处,正面门额刻“辛亥革命纪念园”九个大字。两柱镌刻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镌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为冯玉祥。纪念坊西87米处,是陵园中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物随山势一字排列在轴线上。最南端分别为已被破坏的纪念堂和方碑。现存纪念物主要是纪念碑及矗立于山巅的纪念塔。前者为方首石座,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座落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有石阶通山腰平台,台中间立一八棱形石幢,通高3.88米,平面为小八角形,幢形正面镌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铭等14人姓名。幢座为正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八面均有题刻。幢北有一无字石屏,据说石屏下为一烈士衣冠葬地。衣冠冢之后,约有290平方米的自然山石斜面,就山石镌刻隶书摩崖题字,节录了《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纪念塔用白石砌之,通高12.2米,八角7层密檐式。塔顶为鎏金铜刹。塔身下面为须弥座式基座 ,八面各刻“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功垂不朽”“彰勋阐烈”“舍身取义”等题字。塔建于长宽各约10米、高1.2米的石台上,台前后立面上分别刻有冯玉祥所书“精神不死”和“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