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菊隐-抖音百科
焦菊隐(1905年12月11日-1975年2月28日),原名焦承志,字志华,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中国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1] 1913年,焦菊隐考入直来省立第一模范小学。1919年,焦菊隐考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由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学生组织的新剧社,直到大学毕业,他一直从事校园文学、戏剧活动。1928年10月,担任北平市立第二中学校长。1931年,参加筹办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为京剧界培养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1935年,留学法国并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祖国,在广西、四川一带参加救亡戏剧活动,并翻译了大量的高尔基和契诃夫的作品,以及左拉的长篇小说《娜娜》。[1][2][3] 1938年至1949年间,先后在广西大学、国立戏期专科学校、西北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焦菊隐返回北平创办北平艺术馆,这期间他导演了话剧《夜店》和《上海屋檐下》。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时,他被任命为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在人艺,他前后导演了《龙须沟》《虎符》《茶馆》《智取威虎山》《蔡文姬》《胆剑篇》《武则天》《关汉卿》等名剧,他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是一位永无止境的探索者。他善于把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汇贯通地运用到话剧艺术当中,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导演学派。1975年2月28日,焦菊隐因肺癌病逝于北京。[1][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