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海光-抖音百科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原名殷福生,笔名殷海光,是中国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1][2]他曾师从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3]殷海光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并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担任教职。[4][5]1949年8月,他进入中国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殷海光曾任《中央日报》和《自由中国》主笔。[6][7]受罗素、哈耶克等人的影响,他的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和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被誉为中国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他的代表作有《逻辑新引》《思想与方法》和《中国文化的展望》。[8][9] 人物生平
1919年,殷海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回龙山镇一个破落的大家庭中。童年的殷海光智力超群,但顽皮、淘气、桀骜不驯。上初中后,殷海光狂放不羁、自由奔放的个性开始初现端倪。感兴趣的科目,他学得津津有味,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不感兴趣的科目,他不肯敷衍,成绩自然“惨不忍睹”。他在学习上的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激怒了他的父亲,父亲认为他不堪造就,不可救药,于是,让他辍学去学做生意,以便将来有碗饭吃。学徒生涯对殷海光来说是不堪回首的。苦熬了8个月,殷海光忍无可忍,终于不辞而别跑回家。经过一番据理力争,殷海光得以重回学堂。 19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殷海光得到一本金岳霖著的《逻辑》,他因此知道了金岳霖这个人,并很想认识这位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从而得到必要的点拨和教诲。尽管他和对方素昧平生,尽管 对方大教授的身份让他有点望而生畏,但求知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鼓足勇气给金岳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很快收到了教授的回信,在信里,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他提出的哲学问题,并表示了他对殷海光的欣赏。那时的殷海光,年方17,但才华横溢,文笔老到,经常给报刊撰稿,发表文章给他带来的快乐几乎难以言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殷海光吐露了高中时的“年少轻狂”:“我十几岁就偷偷投稿给报馆。平生第一次领到稿费的那份狂喜,至今不忘。我记得领到稿费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一罐鹰牌炼乳,打开来当街且走且喝。小狂士啊。”“真像浓雾中看见太阳。” 高中毕业后,殷海光决定到北平求学。因在北平上学学费贵、开支大,家人不赞成。殷海光只得向金岳霖求助。金教授欢迎他去北平,并慷慨地承担了他的生活费。到北平后,因为金岳霖的引荐,殷海光得以结识了不少北平知识界的名流。和这些人交往,让殷祖光大开眼界,获益匪浅。一次,殷海光、沈有鼎(曾是金岳霖的学生)和金教授聊天,金教授说要买一本哥德尔的书看,一旁的沈有鼎说:"老实说,你看不懂的。"金岳霖不以为忤[wǔ],而是平和地说:“那就算了。”弟子竟敢当面说老师不懂,而老师竟欣然承认。师生间的这种平等交流,殷海光大为欣赏。殷海光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后,一直提倡平等交流,推崇以理服人,这自然归功于老师金岳霖对他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