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桂-抖音百科
银桂(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Latifolius'),木樨科木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1][2],是桂花中在秋季开花、花色较浅的一类栽培植物品种[1],银桂喜光喜温暖环境气候,耐旱耐阴但不耐寒[3],可生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平原地带[2],在云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也在海拔700-2600米的地区有栽培[4]。 银桂植株较高大,可达4-10米,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树干端直,树冠圆整,树皮呈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片革质[1],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雌蕊长约1.5毫米;花色较浅,呈银白、乳白、绿白色、乳黄、黄白色等,香气较淡;果歪斜,椭圆形,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 期翌年3月[1][2][5]。 银桂四季常青,常孤植、对植或丛植成片林,是点缀秋景的较好树种;银桂可做香料或食用,花粉可制茶,叶、果、根均可入药[1][6],采伐后的银桂树,木材可制船、浆、器具等[6]。 形态特征
银桂是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0cm-200c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生0.8~1.2cm;叶片草质,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mm,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mm,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或淡黄色,长3~4mm,花冠管仅长0.5~1mm;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mm,花柱长约0.5mm。果歪斜,椭圆形,长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