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鱼-快懂百科
角鱼(学名:Epalzeorhynchus bicorni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角鱼属,[4]俗称:红眼鱼,英文名:Bihorned barb,[5]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 角鱼体细长,前端近圆筒 状,后端侧扁;头小;吻圆钝,两侧各有一可活动的三角形小侧叶,吻皮向腹面扩展,盖住上颌,边缘呈流苏状;口下位;上唇消失;下唇与下颌分离,前缘腹面有一横带,上被小乳突;两颌具薄角质缘;体背和侧部青灰色,杂云纹斑,腹部灰白;背鳍上部和臀鳍中部灰黑;尾鳍下缘黑色,其余浅灰色;眼为红色。[5][4] 角鱼主要栖息于底质多岩石清水江河的下层;刮食着生藻类;体型较小,体长一般100~150毫米。角鱼属为东洋区一特有属,共有数种,以中南半岛为分布中心,向南伸展达苏门答腊,向西至印度;本种在国内仅发现于云南泸水县及保山县(属怒江水系),为偶见种类;在怒江下游缅甸的萨尔温江可能也出产角鱼;角鱼的栖息地区往往是沿江主要捕鱼区,在无限制的捕捞中误杀是该种致危的主要因素。[5] 形态特征
角鱼体细长,前端近圆筒状,后端侧扁。头小,吻圆钝,两侧各有一可活动的三角形小侧叶。吻皮向腹面扩展,盖住上颌,边缘成流苏状。口下位,上唇消失,下唇与下颌分离,前缘腹面有一横带,上被小乳突。两颌具薄角质缘。须2对,吻须位于吻侧沟的始端,较眼半径长;口角须颇小,隐于口角内。鼻孔周围有白色小颗粒,疏密不一。侧线鳞36-38个。体背和侧部青灰色,杂云纹斑,腹部灰白。背鳍上部和臀鳍中部灰黑;尾鳍下缘黑色,其余浅灰色。鲜活时,眼为红色。[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