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胤(?-256 年),字承嗣,北海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大臣。[1][2][3]
黄初二年封都亭侯,仪表出众受赏识。成年娶孙权女,历任多郡太守,理政有方、声望颇高,还参与撰定吴国朝仪制度。卷入二宫之争,支持太子孙和。孙权驾崩后受遗诏辅政,其间劝谏诸葛恪无果,后诸葛恪被杀;与孙峻共事多有波折,反对其建城未被采纳。孙綝掌权时,滕胤因谋除孙綝事泄被杀,直至孙休时家族才获平反。[1][2][3] 人物生平
早有令名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