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綝[chēn](231年-259年),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1]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hào]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5][6][3] 孙綝初任偏将军,后因孙峻死而升为侍中武卫将军,掌管国家内外军事事务,负责了解和处理朝政事务。掌权后,孙綝消灭了反对他的滕胤、吕据等重臣,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2]孙綝执政时嗜好杀戮,与吴帝孙亮的矛盾激化。他最终废黜孙亮,将其封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加孙綝为丞相,领荆州牧。259年初,在张布、丁奉等人协助下孙綝被孙休定计捕杀。[7] 孙綝傲慢自大,常常对人无礼。他出兵救援诸葛诞,但却在战斗中弃师而归,导致许多名将被迫自杀,大家都对他心怀怨恨。[8] 人物生平
掌握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