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著作之一,它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该书创作于1937年8月,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上论证运动与生命都是矛盾发展的结果。1951年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第十四册。[2]毛泽东将该书分为不同的部分,包括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倾、右倾的错误思想。[3]该书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并成为后来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之一。[4] 内容简介
《矛盾论》约25000字。一个引言,六个部分。引言说明研究事物的矛盾法则的重要性以及不得不涉及的广泛问题。除了引言外,分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最后有一个结论。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