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槛蓝科

苦槛蓝科
苦槛蓝科(学名:Myopo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

形态特征

苦槛蓝科植物常绿(稀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秃净,或被鳞片、星状毛、羽状毛或腺毛,部分薄壁组织细胞中有草酸钙结晶。茎分枝圆柱形,次生木质部具异形细胞射线和傍管薄壁组织。叶为单叶,螺旋状互生,稀对生,边缘全缘或具齿,常有半透明的腺点,具羽状脉,具柄,无托叶。聚伞花序或单花腋生,无苞片和小苞片。花两性,虫媒或鸟媒。花萼5深裂至5浅裂,裂片在蕾中呈覆瓦状排列,于花后多少宿存。花冠白色、黄色、红色、红褐色或淡紫色,合瓣,漏斗状筒形至钟状,近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檐部近整齐或明显2唇形,上唇开展、反曲或直立,2-4深裂或浅裂,下唇开展或反曲,3深裂或浅裂,或不分裂,裂片相等或略不相等,在蕾中呈覆瓦状排列。雄蕊4(-7),着生于冠筒内面,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狭线形,内藏或外伸;花药基着或近背着,2药室开裂时基部常极叉开,顶端汇合,分生;花粉粒具2-4孔沟;退化雄蕊1,着生于冠筒后方中部,或不存在。雌蕊由2个背腹向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花柱1,丝状或钻形,顶生,柱头通常小或略膨大,不分裂;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或子房形成3-10个分隔室(compartments),每室1胚珠;胚珠悬垂着生于中轴近顶端,倒生,单珠被,薄珠心。果为核果,含2-10个种子。胚直伸或稍弯曲,胚乳少量或缺失。

分布范围

苦槛蓝科植物分布广泛,其中3属约230种。苦槛蓝属分布大洋洲至东南亚、美国夏威夷、毛里求斯,喜沙木属 Eremophila R. Br. 特产澳大利亚,单型的假瑞香属 Bontia L. 产西印度群岛及南美洲北部。南非产的 Oftia Adans. 和马达加斯加产的 Ranopisoa J. Leroy 分别被 R. Dahlgren 和 V. S. Rao(1971)及 D. J. Mabberley(1997)等移至玄参科,因此苦槛蓝科在非洲没有分布。我国仅产苦槛蓝属1种,此外,假瑞香 Bontia daphnoides L. 在福建(厦门)和广东(广州)有零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