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洞山汉墓

位于徐州洞山村的西汉楚王陵墓
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城北的铜山县茅村镇洞山村,是西汉楚王陵墓,是截至2010年中国考古发掘中唯一一座完整按照阳间生活场景而建成的帝王冥宅,同时也是徐州两汉王陵中葬制结构最为复杂的墓葬[2]
北洞山汉墓依山为陵,穿山作室。整座地宫由露天墓道、甬道、主宫墓室和附属建筑几部分组成。墓道全长56米、宽3~4米,中间有一对土坯建成的门阙。主体建筑位于上层,包括前堂、后寝、侧室、侧间、耳室等8个房间,总面积超过100平方米[3][1]。附属建筑位于下面一层,有四进院落11室,共13间。共出土陶俑、金带钩、玉璧、铜印、铜箭头等各式文物600余件,另有半两钱7万余枚,彩绘陶俑224件[1]
1954年,北洞山汉墓被洞山村村民牧牛时发现旧时盗洞。1978年,被村民在耕种时发现附属墓室。1986年,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1]

建筑特色

石室凿制而成,其上又加封土夯筑,规模宏大。主室坐北朝南,前有墓道、甬道,甬道中用巨石堵塞。主体建筑有侧室、耳室、前堂、后寝8间,主室墙面用石粉涂平,[xiū]漆后再涂朱砂,用以防腐防潮。四壁空空,既无板灰,亦无骨灰。附属建筑共计11间,当为其府库仓储,有储藏室、更衣室、浴间、厨房、井、灶、厕所等,还有舞乐宴饮的场所(出大批残舞乐俑)。该墓虽曾被盗,但还清理出不少珍贵的文物,有金带钩及小件金饰,铜编钟,门锁铺首,弩机箭头;玉器有透雕玉佩,玉剑饰;漆器惜多腐朽,但纹饰仍很鲜明形多为盘案之属;陶俑也很多,惜无完整者。最能说明墓主人楚王身份的,有金缕玉衣的玉片五六十片,呈鳞片状,当是早期的形制,正好为《吕氏春秋》上的含珠鳞施作了注释。墓道是出地了大量的半两钱,总数约有七、八万枚,这一方面说明其年代是在西汉前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诸侯王在其封国内可以大量铸钱。此外还出有铜印,如“楚宫司丞”、“虹之左尉”等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理墓道时,于两壁新发现七个小壁龛,每[kān]约有彩绘陶俑三十余身,共二百二十二躯,个个“神采奕奕”形象生动,这也是清理此墓的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