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英文:The Inca Empire,克丘亚语:TawantinSuyu或Tahuantinsuyo),[7]是13世纪初至16世纪位于美洲的古老帝国,又被称为“黄金之国”、印卡帝国。[1][3]
印加文明起源于美洲安第斯地区前印加文明内的库斯科谷地,[4]印加帝国的前身是由曼科·卡帕克创建的库斯科王国,第一代国王曼科·卡帕克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他建成库斯科城并教化百姓,[8]此后辛奇·罗卡、略克·尤潘基、迈塔·卡帕克、卡帕克·尤潘基、印卡·罗卡等国王在位期间持续 对外扩张,使得库斯科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大。[9]1438年,第九任国王帕查库特克正式将库斯科王国发展为印加帝国,他抵抗以阿班凯为基地的昌卡部落的入侵,此后相继征服了卡哈马卡、那斯卡、利马和奇穆等地,帕查库特克对内加强集权统治,巩固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在地方普及太阳神信仰,有力地团结印加贵族阶层,16世纪初印加帝国迎来最强盛的时期。[3]1527年至1532年,瓦伊纳·卡帕克的长子瓦斯卡尔即位后,与弟弟阿塔瓦尔帕展开内战,最终阿塔瓦尔帕战胜瓦斯卡尔,但不久印加帝国被西班牙人皮萨罗入侵 并最终消灭。[10]其疆土南起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莱河,北至今天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边境的安卡斯迈友河,东跨安第斯山以接亚马森丛林,西临太平洋,包括今天的秘鲁全境和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的部分地区,全部面积九十八万平方公里。[9] 印加文明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1]帝国内部的政治等级分明,[11]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12]农业方面印加帝国开展梯田、水利灌溉工程,种植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木薯、南瓜等40余种,印加帝国所在的安第斯地区是当时美洲唯一发展畜牧业的地区;[13]军事方面印加帝国军队等级制度森严,而且军纪严明,军备意识较强;[14]宗教方面崇拜太阳神,[15]官方通用语言是克丘亚语,[16]有《奥扬泰》《第一个印加曼科·卡帕克》等诗歌作品流传;[17]天文历法、[18]开颅手术[19]、宫殿建筑、 数学几何方面均有非凡成就。[20][21]另外印加帝国使用叠石法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神庙和宫殿,[20]交通的驿站制度也方便了国家运转。[9] 名称与起源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通用语克丘亚语中,印加帝国(印卡帝国)被称为“塔万廷苏尤”(Tauantinsuyu),意思是世界的四方。[2]“印卡”(Inca,也叫印加)这个名词,用在国王身上意思是君主、国王或皇帝;用在其他人身上意思是王公,它的全部含义是王室血 统的男人。[22]16世纪西班牙人到达印加帝国时,他们将当地人所称的“Tawantinsuyu”命名为“秘鲁”。[23]“印加帝国”(Imperio de los Incas)这个名字起源于16世纪的编年史。[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