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军区制

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制度
拜占廷军区制(Themes 或 Themata)又称塞姆制、农兵特辖区,是一种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其主要特征为:以军区代替行省,亦农亦兵,由主管军事的将军进行统治;军区获得相应土地,建立军屯制度,将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分配其世袭份地,让其成为“兵农合一”的屯田兵,向国家缴纳土地税、人头税等,但不服公共劳役;对军队将领进行大量的土地封赐,以土地收入作为其基本薪俸。

出现与发展

军区制最早在七世纪出现,原本仅在小亚细亚推行。尽管希拉克略通常被认为是这一制度的首创者,但这一制度更可能首创于康斯坦斯二世、君士坦丁四世最早在安纳托利亚安排的防卫阿拉伯人入侵的军区。原本仅有四个军区,但为了限制军区将军的势力,原有的军区经常被拆分。例如奥普希金军区就因为屡次参与叛乱而被拆分为三个军区。此外,随着马其顿王朝前期与中期的领土扩张,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新得到的土地,拜占庭人也在新领土上设立了新的,面积较小的军区。直到1045年,拜占庭共有46个军区。

组织构成

在十世纪大部分军区由被称为Strategoi(可译为军区将军)或者将军指挥(尽管奥普希金军区由Komes指挥,奥普提马通军区由Domestikos指挥),并配备全职的百人私人卫队(Spatharioi),由Kentarchai spathariorum指挥。这支卫队数量各军区各不相同,但是有资料显示塞克松军区下辖六支私人卫队(相当于两个农兵军团)。此外,军区将军还有三个行政官员助理——管理财政(包括军饷)的Protonotarius,管理法律和吏治的Praetor和管理税务和其他收入的Chartular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