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航空母舰

二战中出现的一种商船改装的小型航母
护航航空母舰(Escort Carriers),简称CVE,美军昵称为“吉普航母”(jeep carrier)或“小平头”(baby flattop)、英国皇家海军则昵称为“伍尔沃斯航母”(Woolworth Carrier)[5],是一种小型且低速的航空母舰,用于增强护航和反潜作战[2][3]
护航航空母舰起源于二战初期,为应对德国U艇对大西洋运输线的威胁,盟军决定将商船改装为小型航空母舰。1941年6月2日,“长岛号”作为第一艘护航航母下水服役。[2][3]随着战争的推进,护航航母的设计和战术不断改进,从早期的运输和护航任务逐渐发展到更专注于反潜和攻击任务的舰艇,如博格级和卡萨布兰卡级。[6][3]在大西洋战区,护航航母主要负责保护运输船队和进行反潜作战;而在太平洋战区,它们不仅承担运输和反潜任务,还广泛参与登陆作战和空中支援,展现出作为多用途作战平台的重要作用。[7]二战结束后,护航航母逐渐退役或改装,1959年5月7日,剩余的护航航母被重新分类为航空运输舰(AKV),正式退出战斗序列。[3]
护航航空母舰设计特点包括:体型和吨位较小,由商船改造而成,建造成本低;航速较慢,约17-19节,主要用于护航运输船队;飞行甲板和机库简陋,搭载少量战斗机和反潜机,通常携带20-28架飞机;防御和攻击能力有限,配备基本自卫武器;多用途性强,除护航外,还可用于运输飞机、训练飞行员和提供后勤支持。[2][4][5]

发展沿革

型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