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虎

广东潮汕建筑样式之一
1
4
下山虎又名“双跑狮”“爬狮”或“跑狮”,[2]是潮汕的小型传统建筑样式之一,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农村,[3][4]多见于中下层百姓民居。该样式格局为三合院落,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的。[5]
下山虎这种形制十分古老,在汉代隋代就曾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展子虔所作《游春图》。[4][3]下山虎属于是三合院的形式,有厅、有房、有天井,可满足喜庆、祭祀、饲养牲禽、贮存作物、晒晾衣服等基本生活功能,有较强的实用性 。 [6]
下山虎整体平面形制可概括为“三间两伸手”,即中间正屋为祭祀先祖的厅堂和用于居住的大房,两侧前房通常作为厨房、储物间等功能性用房,与大门共同围合形成内部天井院落环境。[7][8]“下山虎”代表景点有德安里、东里方寨等。[2]

命名

因为其状如老虎下山之势,两个前房就是老虎的两只前脚故称"下山虎。[6]又称“爬狮”,因其形而得名,其形状如下山之虎或爬行之狮: 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前爪,称“伸手”,后厅为肚,厅两旁二间大房为后爪,有 如浑身是劲、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似是蓄势待发的狮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