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鸟

分布于美洲热带林中的鸟类
1
4
伞鸟(学名Ampelion rubrocristatus,英语:Red-crested Cotinga)[1][5],主要分布在美洲南部。体羽光亮,有肉垂和冠羽,因头上冠羽如伞而得名,被饲养作观赏鸟。伞鸟常栖息在水边的热带森林中。鸣声单一,善于舞蹈。主食昆虫、果实等。平时单独活动,到了繁殖季节,雌雄鸟会自觉地10~20只集中到森林的空旷地,雄鸟展翅张尾,吸引配偶。雌鸟则在一旁观看,并发出奇特的叫声。选中配偶后,就隐蔽到树林密处,用泥和草在大树上或树洞中筑巢。每窝产卵2~6枚,孵化期约21天。饲养在大笼中,笼分室内、室外两部分,都有木质栖架,设宽大浅水盆供水浴。冬时需保暖,室温不低于10℃。饲喂肉浆玉米粉混合粉料,加入适量维生素、抗菌素等,辅以浆果、昆虫。[2]

形态特征

伞鸟在解剖学上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它们独特的鸣管(鸟类的发声器官)。该科的单一性则同时得到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支持。由于生态和行为的多样性,伞鸟各种类在体型、体羽和形态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差异性。[4]
从翅短、体沉的安第斯食果伞鸟和体巨、翅宽的伞鸟类至体微、翅长、如燕子般的紫须伞鸟,不一而足。在着色上,既有呈高度性二态的种类(雄鸟鲜艳华丽),也有两性均为灰色或褐色的种类。鲜艳的着色既有来自色素胡萝卜素产生的大红色、黄色、粉红色和紫色,也有因光线透过羽支分布不均的气泡而形成的蓝色。许多种类具有复杂的性二态体羽模式及特化的羽毛,如雄性冠伞鸟的冠羽等。羽毛模式变异的现象,如经常在空中飞行的燕尾伞鸟雌雄鸟均有长长的又形尾,由不同长度的羽毛形成。不少种类进化出肉垂、覆羽的瘤或用于求偶炫耀的裸露皮囊(见于三色伞鸟、钟伞鸟类和伞鸟类)。少数种类(如红伞鸟和冠伞鸟类)有特化的飞羽,用以在炫耀飞行时产生机械声响。[4]
鸟喙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许多食果种类嘴裂宽,便于吞下大的果实。割草鸟类的喙呈锥形,具啮喙(锯齿状边缘),用以食芽、叶、果实和种子。伞鸟的鸣管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该科种类中既有鸟类界最简单的鸣管,也有最复杂的鸣管。许多伞鸟的鸣管非常简单,没有特别的支持结构或内部肌肉组织,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就很简单果伞鸟的气管支气管特别大,从而能够产生有回音的低沉鸣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