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三角

1934年老舍所著小说
小说《也是三角》创作于1934年1月,收藏在小说集《赶集》,叙述了两个“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士兵用谴散费合娶一个老婆的故事。对人生虚妄感的开掘是山东时期老舍创作的第三大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老舍自幼由民间文学中袭染的善恶两重世界的划分法发生了动摇,人的在无常催迫之下的不由自主成为比之道德判断更为重要的生命经验。小说《也是三角》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艺术特色

兄弟间的一妻多夫——谈许地山的<春桃>和老舍的《也是三角》
许地山和老舍不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都曾受洗并且与基督教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地山作为学者更好一些,正如作为作家的老舍更好一样。尽管他们的文学作品不同,但他们的创作方法却是相似的,他们的思想背后:在智力、情感特别是道德或道义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本文的目的是想指出许地山和老舍在阐释同一个主题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个主题就是:中日战争之前(1930年的上半年)北京的一夫多妻关系中的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试图探究在此基础上撰写故事的两位作家关于故事中的道德或道义的态度。许地山描写的、老舍至少也提到了的这种一夫多妻,不仅在儒家看来是异类,在这些年的佛教和基督教看来也是异类,甚至在今天也还是如此。猜想许地山创作《春桃》背后的主要考虑是他的这样一种信念:异性恋、社会、法律或者宗教的因素并不比婚姻或夫妻生活更重要,有时社会和政治环境是认可其他形式的。在这种情况下,类似的做法比如在西藏的一些地区兄弟间的一夫多妻是很常见的。一个妻子和几个丈夫之间夫妇的职责是很正常的,他们仍然是兄弟。在这两个故事中,女人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她们这种形式的同居是不可能的。春桃强于她的两个丈夫:刘向高和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