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原名凌瑞棠,出生于北京,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女作家。清朝官员凌福彭庶女,生母为第三房妾室李若兰。与苏雪林、袁昌英合称“珞珈林山三个文学朋友”(珞珈三女杰)。丈夫是20世纪30年代时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源(西滢)。[1][2] 192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同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193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女人》和《小孩》。1935年,应约主编《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同年,《小孩》改名《小哥儿俩》,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种,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印行。1938年初,随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39年底,执教于燕京大学。1946年,陈源受国民党政府委派,赴巴黎出任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1947年,凌叔华带着女儿陈小滢到伦敦与陈源团聚,从此定居欧洲。1953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由英国荷盖斯出版社出版。1956年,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翌年法国政府令陈源离开巴黎乔治五世大街11号,其家庭生活也愈加困 顿,难以维持。[3] 1967年至1968年,凌叔华在加拿大任教,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回英国后,应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邀请,曾作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书画艺术专题讲座多次。1972年至1981年,先后五次回国,遍访祖国的大好河山,作画写文,优美的散文《敦煌礼赞》(刊于《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集》)就是她参加了敦煌石窟后写下的佳作。她先后发表独幕剧,在香港《大公报》《南洋商报》上发表介绍祖国名胜和文艺作品多篇。她也用英文写作,所写的一些关于祖国的文化艺术、风俗人情的作品如《汉画石拓》《明代木版画》《中国庭园》《乡村生活》《敦煌千佛洞》等,在英国各报刊发表后,得到知识界的普遍好评,尤为英国现代最有名气的女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和英国桂冠女诗人萨克威尔·威斯特(Vita Sackville-West)所赞赏。[3] 1989年,回到中国。1990年5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