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纪念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悼念文章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写于1939年12月21日。[4]文章概述了加拿大人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经历,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5]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6]此文与《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称为“老三篇”。[7]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受美国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一行三人组成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1月来到中国,同年3月到达延安。在延安,毛泽东会见了白求恩。1938年5月,白求恩率领援华医疗队奔赴晋察冀边区,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救护负伤的抗日将士,为建立和改善晋察冀边区医疗工作作出巨大贡献。1939年10月底,他在河北涞源县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殉职。[8]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6]文中提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有力推动了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史上重要的典范,也成为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一座永恒丰碑,深刻影响着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思想与实践。[2]
《纪念白求恩》编入多本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16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等。[9][10]

创作背景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受美国、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一行三人组成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1月来到中国,同年3月到达延安[2]毛泽东接见了白求恩一行。不久,白求恩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白求恩到中国来,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的正义战争事业无限的热忱。他在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他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抢救伤员时,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