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快懂百科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26年,倡导和建立了包括戏曲史学、文学人类学、诗史互证之学在内的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祥地。[1]中文系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含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 1952年清华大学院系调整,中国语言文学系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学术单位。1985年,中国语言文学系复建。[1]1994年,中文系分设文学、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三个专业方向,同年9月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本科生,1997年9月,开始招收留学生本科生。2008年,成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2017年,成立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2019年,《数字人文》杂志创刊。[3] 截至2024年3月,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共出版专著189本,其中著作135本,外文著作15本,主编32本,译著7本。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共发表论文1119篇,其中SSCI论文11篇,SCI论文28篇,EI论文69篇,已出版学术专著200多种,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千篇。[2]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教授先后有杨树达、汪鸾翔、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俞平伯、王力等,也培养出许多优秀毕业生,如古典文学家余冠英,当代语言家吴宗济,古典文学家李嘉言、文学史家林庚、古典文学专家吴祖缃,以及教育家蒋南翔、知名女记者陈柏生等。[4] 历史
中国文学系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