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象先

五代时期后梁至后唐的大臣
袁象先(864~924年),五代时下邑人,梁太祖朱温的外甥。[1]
袁象先曾任宣武军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912年,朱温第三子朱友珪杀式父自立。913年,袁象先协助朱温第四子朱友贞杀掉朱友珪夺得帝位。923年,后唐建立后,袁象先投降后亲赴洛阳,贿赂后唐官员。得到后唐君臣的赞许,被庄宗赐予皇姓,改名绍安。同光二年(924年),袁象先在归德病故。[1]

人物生平

袁象先,宋州下邑(今夏邑)人,是梁太祖朱温的外甥。生性宽厚,不[]于物,幼遇乱,慨然有忧时之意。象先尝射一水鸟,不中,箭落水中,下贯双鲤,见者异之。梁祖镇夷门,象先起家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景福元年,自检校左省常侍,迁检校工部尚书,充元从马军指挥使兼左静边都指挥使。乾宁五年,再迁检校右仆射、左领军卫将军同正,充宣武军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光化二年,权知宿州军州事。天复元年,表授刺史,充本州团练、[yǒng]桥镇遏都知兵马使。
会淮寇大至,围迫州城,象先[]力御备,时援兵未至,颇怀忧沮。一日,登北城,憩其楼[dié]之上,[huǎng]然若寝,梦人告曰:“我陈璠也,尝板筑是城,旧第犹在,今为军舍,可为我立庙,即助公阴兵。”象先纳之。翼日,淮寇急攻其垒,梯冲角进,是日州城几陷。顷之,有大风雨,居民望见城上兵甲无算,寇不能进,即时退去。象先方信鬼神之助,乃为之立祠,至今里人祷祝不辍。三年,权知洺州军州事。天[yòu]三年,授陈州刺史、检校司空。是岁,陈州大水,民饥,有物生于野,形类蒲萄,其实可食,贫民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