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仙

南宋抗金名将
李彦仙(公元1095年—公元1130年)字少严,本名李孝忠,[2]宁州彭原人,南宋抗金名将。[3][4]
李彦仙生于宁州彭原,本名李孝忠,后来搬家到巩州。年青时胸怀大志,精通骑射。曾经在种师中部下,因立功被授予校尉。1126年[a],参军后补授承节郎。后因被追捕,改名李彦仙,投入河东军中,立功后再次补授为校尉。[5][6][3]河东失陷后,李彦仙担任裨将驻守崤山、渑池。[3][7]1128年,李彦仙设计收复陕州,[3][4]被任命为知陕州兼安抚使,升任武节郎、阎门宣赞舍人。同年,李彦仙在中条山设下伏兵大败娄宿率领的大军,被授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州制置使。1130年正月,娄宿率领金军再次攻打陕州。李彦仙设计再次大败金军,后多次拒绝娄宿的劝降。由于弹尽粮绝,缺乏兵员补充,1130年十二月,陕州城被攻破。李彦仙率众继续巷战,负重伤后渡河逃出重围。在听到金人纵兵屠城后,投河而死,时年三十六岁。[3][7]后被追赠为彰武军节度使,建庙商州,号忠烈庙。[3][7]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谥号“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1]
李彦仙作为南宋初年的民族英雄,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1]李彦仙在陕州的经守,却给了不可一世的金军以持久的打击,不仅对于阻滞西路金军攻势有很大作用,也极大提升了南宋军民的抗金信心。[4]

人物生平

早年从军